剧情介绍

  1987年,加斯帕尔·诺埃夹着40分钟长度的电影炸弹《马肉》(Carne)进驻了戛纳电影节,拉开了他对社会宣战的序曲。《马肉》开始就是血淋淋的杀马镜头,诺埃采用了后来成为主流电影时髦的“主人公冷叙述法”(《天使爱美丽》的开场叙述),讲述一个马肉店小老板、一个面无表情、缺乏情调、内心封闭的屠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枯燥生活。面对女儿越来越成熟的肉体他产生了无以自拔的欲望,最终他误以为女儿被人强奸而把屠刀插进了那个家伙的嘴巴。影片弥漫着压抑、干燥、冷冽的气息,画面始终弥漫着血污一样的红,一种暴雨过后阴沟翻滚的腐朽气息,一副肆无忌惮的颓废和末世色彩。奇怪的机位(经常切掉人的眼睛)、僵直的动作,影片除了少量从广播里传出的音乐,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断出现的沉重顿音,让人害怕和不安。
  《马肉》在视听语言和社会批判上的直接性令人猝不及防、目瞪口呆。影片开始就明目张胆地写出“本片会让青少年观众产生严重的心理不适”等字样,这类对那些已走进电影院、坐在椅子上的观众毫无意义的警示,在他后来的电影作品不断出现,成为他独一无二的标签。他在电影中直接与观众对话,在《我企硬》结尾的暴力幻想戏之前,诺埃以数秒倒计时的方式请某些保守派观众提前离场。看这样一部电影,你不但会被导演的勇气感到不寒而栗,也会感到他就像一个玩世不恭、心思缜密的流氓,带着冷嘲热讽的表情从人性的最底层猛烈强暴这个世界,甚至还有几分幽默感。在西文中,“玩世不恭”与“犬儒主义”是一个词,它代表一种态度,而我们则经常把这两个词分开用,在中国似乎只有王朔身上高度集中了这两个词的共同含义,玩世不恭地一个都不放过。
  《马肉》获得了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周奖,很多人劝诺埃拍一部《马肉》的加长版,于是他用了7年时间拍摄了《马肉》的续篇《我企硬》,走向了偏执狂的极限。1985年,他让他的爸爸在自己的短片里演了精神变态杀手,1997年,他自己在好友让·古南(Jan Kounen)的《太保密码》中客串一个卖土耳其烤肉的混混。诺埃与让·古南出现在一起并不奇怪,他们都是电影偏执狂,都对世界毫不让步,都疯狂尝试致幻剂,都拍摄出令人惊心动魄的画面。

评论:

  • 仍永新 8小时前 :

    日影有时还真是一把温柔杀人刀——以为受尽青春片洗礼早就铁石心肠的我,在结尾一幕还是破防了——曾经感慨过一段感情里那么多生活化的情景,要怎么才能不露痕迹不显造作的搬上银幕,能做到这一点的导演和演员真的凤毛麟角,所谓文艺片的“文艺”气质其实大都也来自于此——而这样浓烈寓于平凡、浪漫又充满实感的好电影,总以为有很多但实际真的稀有啊!两小时而已,却感谢不已,感动不已。// PS. 让叔资深打酱油专业户doge

  • 扶朋兴 4小时前 :

    花束般的恋爱,又名罗曼蒂克消亡史。

  • 揭璎玑 6小时前 :

    往日里会因为坂元裕二的故事大哭的自己,早已经变了。两个在恋爱之时假装相似的人,时间终究会让他们卸下伪装。这不是任何一个成年人都早该明白的道理吗,

  • 呈梦 8小时前 :

    是理想追求的爱情模式,在茫茫人海中能认识一个和自己兴趣爱好类似甚至相同的人是何其幸运,可以相伴到老更是不易;但也再次看到文青之间的爱情是那样脆弱,一下子就会被残酷的现实直接击溃

  • 妍玉 8小时前 :

    我爱上你时的内心活动。现在看来,我果然一点都不文艺了,哈哈~

  • 悟学林 3小时前 :

    我不是文青,我只是矫情。

  • 卫栋 3小时前 :

    果然是二十岁才会有的爱情。本老姐姐已经祛魅了。同好很好,温柔很好,亲密很好……但已经清晰知道这距离我想要的太不足够了。或者说我已经知道想要的是不太一样的东西。(半圆抓紧扫码加入本群群聊,群里故事比你写的这些精彩!真的是!

  • 敖羡丽 0小时前 :

    哪有什么命中注定?哪有什么唯一的灵魂契合?

  • 堂晓瑶 3小时前 :

    兜兜转转5年,我们已经不是坐在原来座位上分享彼此最近在读的青涩少年,但这五年也曾是彼此最开心的一段时间,分手后也没有遗憾,再次相遇能想到的也是关于彼此最美好的时刻。五年时光犹如那朵小花,告诉对方名字后这辈子再看见就会想起彼此。(幸好男女主没结婚,结婚后直接《婚姻故事》!哈哈哈哈)

  • 文驰 7小时前 :

    其实无论是前面热恋期讲两人的默契和甜蜜,还是后面的矛盾冲突,都有点极端了,让人无法相信,但写那么细腻的情感,内心的os,还是相当有一手,不回头地挥挥手,全景地图上的小小奇迹,还是被感动到了,一点点。

  • 文平 9小时前 :

    年纪大了的好事,大概是看这种片子,看到开头就知道之后一定会分手。那如果已经知道要分手,其实好好拼死享受爱情的过程就好了,毕竟爱情也会死,只有青春会永生。

  • 旭欣 3小时前 :

    导演表达soulmate的方式就是文化消费内容相同吗,简直看哭鲍德里亚

  • 不翠芙 9小时前 :

    生动有趣,年轻时的心动真是千金不换,提着两兜卫生纸赶公交这般毫无魅力可言的形象,却成为甜蜜恋爱的开端。只可惜序章即高潮,百分百合拍的爱情抵不过社会的规训,女孩站在窗口向打扮成熟去面试的男孩挥手告别时,就已经预示了他们的故事正在驶上一条无法掉头的路。再也玩不进去塞尔达、读不下去今村夏子就是错吗?但是不成为社畜,又怎么维系那些小资的爱好?社会像一个大澡堂,有人迅速地融入其中,有的人就那么溺死了。

  • 卫秀芳 7小时前 :

    真的好爱这部电影,就和当初喜欢《LALALAND》一样。

  • 古承德 0小时前 :

    花束,后来的我们,等,被觉得自己还混在文艺领域的观影人备受推崇。一个俗套的剧情和不高不低的演技拿下了8.7分。影片除了冷暖对照明显的推动剧情的光影和色调,也没有什么值得让人偶尔回味的部分。当然,相聚与别离的选择都是人们自我成长道路上的插曲。如果结婚了,也可以是Happy Ending;而电影中的分开,只是倒数第三种俗套的结局。

  • 士玉龙 4小时前 :

    终于看完了这部朋友圈众口一词说好的电影,那些熟悉的桥段不禁让人唏嘘。相同的品味,相同的爱好,相同的观点,让怀揣理想的青年人走到一起,又因为对未来不同的选择而渐行渐远,最终留下的是花束般的回忆。爱情常常无法“一镜到底”,分开的原因可能是诸如海人学长那样,是伤害对方这样原则性的问题,但也有可能,只是因为当初所爱只是对方的外壳,蜕变后,无法继续走入内心。也许过多狗血的现实,才衬得这部电影那么美好,相爱本身,仍然很美,相忘于江湖,大概是最好的结局。

  • 房雨筠 8小时前 :

    读过GQ那篇《专访坂元裕二:我已经54岁了,还是最爱写爱情剧》就期待上了这个片。可以和西方类似题材的电影对照,像耶茨的《革命之路》写得痛切和激烈得多,相较而言,坂元裕二处理得更东方,更精致和云淡风轻。

  • 师天工 1小时前 :

    我完了,看爱情电影内心毫无波澜。两个演员明明都喜欢却完全无法共鸣的电影(村花眼神好凶狠还很像郝蕾…)。

  • 婷曦 1小时前 :

    与志趣相投的人投身爱河。共同的喜好,共同的话题,让青春的情愫加速破壳。文艺青年热爱文艺,向往爱情。一起看艺术电影,谈论心喜的作家,甚至还有相同的审美。像新鲜的花朵被人采摘捆成花束,花束娇艳,被放进生活这个水瓶中,日复一日,鲜花终究还是要枯萎凋零。理想与现实总有出入,这个话题早已屡见不鲜。可看着生活对人们的改变如此之巨却仍不免伤感。也渐渐明白为何人们会以“归来仍是少年”作期许。化用刺猬乐队《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里的一句歌词,当初的热情终将消散,但永远有人正怀揣着尚出世的热情。

  • 不翠芙 0小时前 :

    与其说这个电影是在讲一段恋爱,不如说这个电影是在讲两种人生选择。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