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由约翰·詹克斯执导,据史蒂芬·弗莱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事业失意的诗人泰德·华莱士被他的朋友洛根邀请到其乡村庄园小住一段时间。由于最近在庄园里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泰德开始调查事情发生的原因。15岁的少年大卫·洛根,在洛根夫妇看来拥有一双有治愈能力的双手。洛根夫妇准备在聚会上向客人公开大卫的天赋,但是被泰德用一些奇特的方法证明那些奇怪的事情其实是一个骗局,从而挽救了大卫之后的尴尬局面。

评论:

  • 璇萱 0小时前 :

    3.5星吧,其实挺喜欢的,原来我们的8/90年代是美国的6/70年代,而且高度相似、满满的回忆杀。我看的不太连贯和投入,给自己扣0.5星

  • 雍恬然 1小时前 :

    加上我爸的一些推波助澜

  • 粟永昌 4小时前 :

    非常棒!一直在碎碎念,把60年代美国用儿童的视角念出来,很有意思!我和我家小朋友都看的津津有味。正好最近学校在搞航天科技活动。话说,我真怀疑是真人演的,然后转动画,表情动作太逼真!

  • 载绮彤 2小时前 :

    三星半,我们身处平凡之内,也置身伟大之中。太空梦是孩童时代的幻想,也是影片中一个引子,娓娓道来是童年的记忆和无尽的缅怀,一个回忆录,一段见证史。就是太平整了,我朋友看到最后也睡了哈哈哈。

  • 辰澄 5小时前 :

    传承了导演一如既往的细腻表达 是目前最打动我的一版关于登月的电影 好像我也回到了1960s那个充满希望和科幻的年代生活了一段日子

  • 萱菡 1小时前 :

    片中的男孩让我想到生活在相同年代、同样梦想成为宇航员的小阿方索•卡隆。而与本片导演的童年——有关航天的一切如此触手可及——不同,卡隆小时候的目之所及不会有飞船和太空,因而他的宇航员梦更像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正是这种与生活实际的距离感赋予了这个梦以美感,让《罗马》中那个穿上宇航服在林间漫步的孩子获得了一种超脱日常生活的意义。反观在本片中这样的环境里,登月一定算是个非常平庸的梦想吧。但就算如此,孩子的梦想总笼罩着一层纯真的光晕,它只是因为向往太空,与任何宏大的功利目标无关,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这梦想也显得无比可爱。

  • 通天薇 3小时前 :

    片中的男孩让我想到生活在相同年代、同样梦想成为宇航员的小阿方索•卡隆。而与本片导演的童年——有关航天的一切如此触手可及——不同,卡隆小时候的目之所及不会有飞船和太空,因而他的宇航员梦更像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正是这种与生活实际的距离感赋予了这个梦以美感,让《罗马》中那个穿上宇航服在林间漫步的孩子获得了一种超脱日常生活的意义。反观在本片中这样的环境里,登月一定算是个非常平庸的梦想吧。但就算如此,孩子的梦想总笼罩着一层纯真的光晕,它只是因为向往太空,与任何宏大的功利目标无关,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这梦想也显得无比可爱。

  • 贝韶华 5小时前 :

    看完以后不禁问自己,历史经纬和是非曲直到底是什么?

  • 朋季同 1小时前 :

    一个休斯敦孩子的“少年时代”和他的太空登月经历,没明显的故事线,但每个片段构成了六十年代末美国的生活风情画。很多彩蛋让不同年龄的观影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骏振 7小时前 :

    并且能够记忆

  • 晋昆谊 3小时前 :

    林克莱特将60年代美国登月梦想的潮流时代意伪纪录片的形式搬上了荧幕。通过小男孩的幻想和真实发生的登月情节相融合,无不凸显着在那个时代,登月梦想和对太空的遐想深入到每一个小镇中的人们。他们是人类在月球留下足迹的见证者,同时又不乏对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有抠门为省钱想尽办法的父亲,有变着花样为大家做各种美食的母亲,还有打闹争抢玩具的兄弟姐妹,有极具年代感的电影、黑白电视和各种桌游。导演将这些生活点滴融合到太空时代的童年中,颇有共鸣!

  • 权依童 1小时前 :

    美好的回忆无论国家和种族,那个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

  • 星荣 8小时前 :

    好多没有意义的战争,受伤的只是百姓。和平多好啊

  • 郭娜娜 7小时前 :

    我倒是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回忆满满

  • 荆语冰 6小时前 :

    乌克兰队角度可有这段历史的影视作品?求推荐

  • 香玥 4小时前 :

    详尽的旁白描述成功使观众浸淫到那个遥远激荡的六十年代。但过多的要素轰炸会令对那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和流行文化不太熟悉的观众感到眼花缭乱,太满的叙述也令本片缺少些许想象的空间。

  • 谢嘉惠 3小时前 :

    俄宣品。忍住把最后冒出来的事了拂衣去的那段亮相删掉,效果估计会更好些。水准一般。稍凌乱。可与 沃伦 Wołyń (2016)同服。

  • 牛巧凡 3小时前 :

    对于当代史的构建,音乐、电影、剧集、综艺等所有的流行文化堆砌成普通中产家庭孩子的童年,“亲身”参与了历史的大事件,并自觉地把自己当作是其中一份子,所谓的想象也在那一刻变成了真实,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认同。我小时候看《泰坦尼克号》,没看完结局就睡着了,海水冲进船舱的画面成了不灭的记忆。主观不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在于,破碎到像是在做文献综述,呕吐“暂停了”50分钟属实没有必要。

  • 梓祥 3小时前 :

    这种personal memoir性质的作品大概率是毁誉参半的,刚在《灵魂乐之夏》里看到那位说登月的钱不如给Harlem穷人的片段又在这里看到了,1969… what a year

  • 板新月 5小时前 :

    我真的真的好久没看过这么欢乐的电影了,影厅里人不多,除了20多岁的年轻人就是40岁以上的叔叔阿姨们,大家都看得不亦乐乎,好爱这种氛围。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