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2013年9月9日至9月13日,十集电视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将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首播(1-5集),播出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晚20:00。本片由深圳越众影视公司、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出品,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凤凰卫视首播之后,本片随后将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重庆卫视等电视频道。
  具体播出安排:
  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
  9月9日(周一)晚20:00 《重回人的语文》
  9月10日(周二)晚20:00 《天梯》
  9月11日(周三)晚20:00 《守望乡村》
  9月12日(周四)晚20:00 《大学 大学》
  9月13日(周五)晚20:00 《公民》
  第二天下午16:30重播
  第一集:《重回人的语文》
  什么是语文?它不该是枯燥得让人想烧掉的课本,也不是考卷上的标准答案。语文是语言背后的思想和灵魂,它教会人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然而,今天的语文课,质量已经岌岌可危——
  在上海,《收获》杂志主编叶开发现,女儿正在成为垃圾教材和病态课堂的受害者,他奋笔疾书,决心以一己之力《对抗语文》;在江浙,20多位一线教师自动集结,他们致力于给小学语文课本“挑错”、“找茬”,并自觉探索“现代公民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在民间,学者们回到民国,向老课本汲取言语的力量和人性之美……
  种种努力,都是为了恢复语文的本义——人的语文。
  第二集:《寻找马小平老师》
  2012年1月16日,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因患脑癌去世,北大教授钱理群惋叹:马小平是他所识教师中“最具世界眼光”、“可以称得上教育家的人”;
  同年,官方组织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活动在央视高调飘红,与此同时,由民间发起的“寻找活着的马小平”却在教育界引发了更深刻的感动。有评论说,“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寻找,耐人寻味”;
  马小平是谁?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如何燃烧生命,照亮了他的人文讲堂?摄制组依次走过湘潭、东莞和深圳,学生、同事、朋友、女儿……众人动情的讲述中,马小平的形象渐次丰满,我们最终发现,他,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师者。
  马小平走了,“活着的马小平们”正在走来,他们将带着我们的孩子找回人的尊严,找回教育的尊严……
  第三集:《呵护童年》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华德福,一种源自德国的教育,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它是学园、花园、菜园和家园,它“呵护孩子完整的童年”。
  九月,开学的季节,陪伴两个被体制教育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孩子,杭州独立教师郭初阳走进成都华德福学校,为期一周的“试读”和“陪读”,孩子们将体验主流教育之外的另一种童年;而郭初阳,这个现行教育体制的质疑者,将为我们解读华德福教育的种种细节,并探寻它与主流教育接轨的可能性。
  孩子们是否会选择华德福?家长的选择又会是什么?无论结局如何,“还孩子一个美好童年”的命题,已经无可回避。
  第四集:《天梯》
  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然而今天,寒门子弟藉以改换门庭的那道阶梯,正在发出断裂的声音——
  他们,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弟;他们,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800万山乡孩子;在垄断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超级小学、超级中学的大门外,他们逐年流失,转而出现在田间地头,或者打工者拥挤的列车上;他们,是游走在城市边缘的蚁族群落,空有一张大学文凭,却既无力“拼爹”,又没能掌握起码的谋生技能……
  究竟是什么,让寒门学子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狭窄?
  国家的转型在加剧,而个体命运的转型,却似乎陷入了停顿。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已成为中国社会不能承受之殇……
  第五集:《守望乡村》
  乡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改变乡村落后的基础教育,恢复乡村文化生态,需要民间力量具体而微、坚韧不拔的长期介入——
  在晏阳初的故乡,立人乡村图书馆在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扎下根来;在陶行知的故里,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向农家子弟敞开怀抱……他们不约而同地践行着陶行知、晏阳初们的信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眼下,他们能够改变的,或许只是一个孩子,一所学校,一个乡村;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相信,欲温暖世界,必先擦亮一根火柴。
  守望乡村,让穷孩子也能仰望星空。
  第六集:《大学 大学》
  英国教育家怀德海说: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伏案学习;在大学,他该站起来,四面张望。
  2005年,诗人王小妮以一名大学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在那些年轻的面孔上,她读到的是困惑、迷茫、贫乏、冷漠……12年的应试教育把他们压成了扁平状,他们缺乏常识、自私、现实,对周围世界漠不关心;严峻的就业形势压抑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无力“站立”,更谈不上“四面张望”……
  刘道玉、钱理群、陈丹青、张鸣、周孝政、熊丙奇……大学里的智识之士纷纷诉说体制之痛:官本位、学术腐败、钱权横行……,积习与流弊的漩涡中,人文精神消失殆尽。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大学?!
  第七集:《在路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樱花盛开的武汉大学,最早释放出中国高教变革的积极信号——学分制、双学位、贷学金……一系列闪动着人文、人性光辉的改革举措,让刘道玉赢得了“武大的蔡元培”的美誉;
  时隔20年,在举步维艰的泥潭中,中国高教改革的探索者再次出发了——
  2012年9月,修成正果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开学了——当理想遭遇现实,朱清时,这个理想主义的校长能否将他领军的“去行政化”改革进行到底?被打上“试验”标签的莘莘学子们,如何开始他们全然不同的大学生活?
  珠海联合国际学院,一所潜水七年的“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近日浮出水面,许嘉璐评价说:“UIC已经跃升为清华、北大级的大学”;校长负责制、教授治校、全英文教学、浸会大学的文凭……“洋大学”的冲击波,能否对内地高校产生“鲇鱼效应,”倒逼国内的高校体制改革?
  第八集:《课堂风暴》
  没有讲台,老师“靠边站”,学生三五成群簇拥在黑板前,边写边讨论,教室门洞开,参观者络绎不绝——偏居鲁西南乡村的杜郎口中学,一度因教学质量太差险些关门,如今却以独特的“学生自主课堂”闻名教育界。
  专家评论说:“杜郎口模式”是课堂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是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质疑的声音说:杜郎口并未摆脱“应试”的窠臼。
  在民间,“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宣称要“点燃思想的课堂”,在各自的教室里,一线教师们掀起了一场不同于杜郎口的学习的革命;
  体制并非铁板一块,或许,此起彼伏的课堂风暴,将为中国教育吹出一片明朗的天空。
  第九集:《在家上学》
  面对教育的现实困境,有人迎战,有人妥协,有人则选择逃离。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无需去学校,客厅是他们的教室,父母是他们的老师,他们自主安排时间和课程,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打算参加国家统一的中考和高考;而在现代版的私塾,“中西合璧”的教育正在打造着另一批孩子,私塾的开创者,多半是“在家上学”的成功者,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
  支持者说:在家上学有利于个性培养;反对者说:孩子需要朋友,独自在家无法实现“社会化”;有关部门说:在家上学违反教育法;教育专家说:社会应让在家上学合法化……
  无论如何,在民间,形形色色的新教育正在生长。它们的未来,或许远比我们所能理解的更丰富,更深远……
  第十集:《公民》
  美国现代公共教育运动之父霍拉斯曼说:建共和国易,造就共和国公民难;有识之士指出: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
  在西方主流社会,公民课程已经运行了几百年;在中国,1949年之后,公民教育戛然而止。
  2012年,在深圳,央校校长李庆明突然被“下课”,他在央校的公民教育实践,吸引了舆论的眼球,也让他备受争议;在南京,律师崔武走进校园,以一只苹果为道具,向小学生们诠释“公民”的内涵;在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利用互联网,一次一次向公众演绎着“公民责任”的空间……
  公民教育,何时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国的中小学校?

评论:

  • 雨静 9小时前 :

    剧作蹩脚,刻意煽情高燃,新意远远谈不上,映后场直接跑路。@金逸影城杜比影院超前观影

  • 訾宏邈 0小时前 :

    我看到了今年电影院里最荒唐的一幕——开着豪车的女生对一天打八份工、并且还要赡养病重父亲的男主说,你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这种震撼绝不亚于白岩松说的那句“不会吧”!还有,国漫能不能别在贩卖“成功学”了,如果成功那么简单,那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还是那么操蛋呢?

  • 魏仲舒 3小时前 :

    全片都在有意弱化“结果”这个俗不可耐的东西,都在表现过程——没展现如何赢得预赛,没展现失去狮头的师兄弟如何走场演出,没说明咸鱼强队有没有获胜,没说明爸爸是否健康了(不然他去上海干嘛)。或许生命就像舞狮,纵使毫无结果,正如咸鱼强一身本领到最后还是卖咸鱼,主角到最后还是去了上海搬砖……但必须无悔于心,不留遗憾。不然,我们凭什么与神明对目时能说,我在在世上存在过!?

  • 颜晓 4小时前 :

    很让人震撼的电影,直面社会中的丑恶一面,剧情也是层层推进,正义战胜邪恶的杰作!不过别指望在国内能拍出这种题材了。

  • 馨桂 5小时前 :

    还有,舞狮这个题材多好啊,关于这项运动的传统、技术、动作,这些都可以做文章啊,结果一点没提。白瞎了这么好的题材!!!

  • 权悦可 2小时前 :

    任谁都能看出来剧本套路的问题但是美术和分镜也做得也太棒了!!因为足够诚挚,试听表达打磨得足够细腻,所以一个老生常谈的励志主题被讲述得极其有说服力,被煽动情绪也只觉得心服口服。太喜欢舞台上的狮子和高楼天台上的狮子对望的那一幕了,是会被纳入我心目中电影经典画面的程度。

  • 祥祜 6小时前 :

    今年金鸡奖最佳动画片锁定!看到那么多甚至都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就凭着几张人物图片就黑这部电影辱华的言论真的太令人心痛了。他们只看到单眼皮吊梢眼,却看不到电影里对中华文化的敬畏,对舞狮传统的弘扬,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不服输精神的鼓励。虽说是动画片,但是特效好到经常会误以为是真人真景实物拍摄。PS:这次白素贞脱下古装演起了师娘,贡献了全片最多的温情戏。孙海鹏导演记下来,他太知道怎么把握一部电影的节奏了,下次万一拍真人电影,强烈建议各大明星一当然要去争取出演,绝对会是演艺生涯的辉煌一笔。

  • 锺离锐立 0小时前 :

    看的解说…… 连连鸡皮疙瘩。这世界真的有苦难,看到弹幕说改信耶酥真实… 可这确是唯一的出路啊……

  • 柏初 3小时前 :

    结尾高明👍🏻👍🏻👍🏻梦想创造不了热血奇迹,只是让你短暂地发光,而后归于籍籍无名的平庸。但只要“开过光”,一个人终究会变得不同。

  • 沛灵 5小时前 :

    配乐超级赞。各自笑点恰到好处。想二刷。

  • 芝梅 3小时前 :

    妈妈像女阿娟一样美,曾经。

  • 葛振国 7小时前 :

    喜欢里面所有的力所不能和所有的奋不顾身。让我们在没有勇气改变的人生之中衷心为别人祝福鼓掌。

  • 良天蓝 2小时前 :

    什么励志呀,分明就是对惨淡现实的反讽,特别是最后奇迹的设定,放在高空摔下昏迷的农民工身上,要么是创作者视角刻奇(但在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是真诚的创作),要么是在试图用反面书写无数农民工不可能达成的奇迹。女小娟开私家车,问男小娟怎么放弃了梦想,这也不是俗套成功学的体现,而恰恰说明了两人生活鸿沟造成的信息壁垒。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势必要剥落影片所有浮于皮毛的套路情节,剥掉笨拙迎合观众的笑料,剥掉伪装的励志题材外衣。性别处理方面,安妮的长评说的没错,舞狮部分包含了incel对雄性气质的追求,女性角色也平头平脸,但男主的名字小娟,实际上就标记着一处反思。他的飞跃,象征了一众被排挤的人的飞跃。

  • 浩信 2小时前 :

    前半段配音烂、节奏烂、笑料烂,后半段老子一顿暴哭,燃死我得了,真的太顶了,简直是一杯呛鼻的烈酒。完完全全用真人片逻辑拍摄的动画电影,真没有想到如此具有现实质感和人文关怀,对于舞狮文化的展现堪称完美。话说男主角剔头之后也太像易烊千玺了吧!

  • 粟涵润 7小时前 :

    就为了那飘动的狮子毛都值得个五星。不用说配乐,叙事节奏,高潮燃点。真是目前为止的最佳国漫了。不吃老祖宗的神话老本,踏踏实实的现实题材,能搞到这个水平,别无他求了。

  • 楠玥 9小时前 :

    杰伊比姆,是否比肩我们的人民万岁。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是又少部分人制定的。从出发点看,即使万全的视角也有被遗漏的黑暗角落。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没有给贱民说话的机会。向上通道被彻底封死,这才是真正的恐怖。阶层可以存在,但声音要有渠道能让世界听到。

  • 欧平松 6小时前 :

    难得的脱离神话、脱胎现实的国产动画,对岭南风物与气候、对广州并不光鲜的城市面貌都有着准确把握和再现,聚焦留守儿童的脆弱与进城务工人员的艰辛,结尾华彩段落艺术与技术相得益彰一气呵成并充满了少年气,这些都让本片得以好评。男主角引用李白那段让我想起了巫宁坤的《一滴泪》。

  • 福龙 9小时前 :

    是有太多励志片套路也“致敬”了太多周星驰,但后来还是看进去了,后半程一直被打动,情绪节奏、人物表情、底层现实关怀还有每首音乐和李白诗句都完全在点儿上。利落收尾没有展示比赛结果也很赞,主角的命运改变了吗,好像也没有,但有过这次咆哮和绽放就够了。这一次我也终于想说一次“国漫之光”了,那些说辱华的人才是国耻。(有点爱上剪短头发后的男主阿娟,很帅呀)

  • 雀幻翠 7小时前 :

    我更喜欢阿娟在天台练舞狮的那一段,

  • 梁丘霞文 2小时前 :

    比起最后的登顶擎天柱,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