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12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鑫雪 9小时前 :

    温和但瘆人

  • 然初 3小时前 :

    被预告里的摄影吸引来看的,期待值非常高,但最终呈现的内容确实是意料之外。我看懂了它想要表达的含义,但却没办法喜欢。看完之后像被扼住了喉咙,不知道该从什么角度去消化它的现实意义。如果艺术能仅仅停留在艺术就好了。

  • 老流如 3小时前 :

    我靠 其实本来都觉得无聊了,但后来开始套娃实在精彩。比钛那段还来劲。

  • 缪雅彤 0小时前 :

    别扯什么隐喻了,故事都讲不明白的电影能叫电影吗?

  • 路向露 1小时前 :

    男性对女性造成的恐惧无处不在,即便是美丽得有如世外桃源的乡村。女主无法理解前夫的行为,又逃不掉前夫给她制造心理阴影的诅咒,来到美丽的乡村,也不能躲掉men这个集体对于女性的攻击。女主独自一人时发出的哭叫,深有体会,当你无法找到出路,无法逃脱,困在这个会折磨死你的境遇里的时候,就会想像女主一样尖叫。电影的取景和摄影太棒,明明美如画,女主身在其中,却让人感觉到恐怖时时会袭来。这地方太美了,欧美有很多这样美丽的地方,却人烟稀少,要在母国,这乡村别墅都不够住的,得盖个五星级酒店。

  • 盖如馨 1小时前 :

    很有表现力。男人就是那种只要往那里一站,不管说不说话,都能让女人心惊胆战的存在。当女主问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们可以,这就是父权社会赋予他们的权利。这部片子的内核十分简单粗暴,但色彩和场景的运用却很唯美。

  • 诸忆秋 5小时前 :

    不要靠近男人,你会变得不幸,可以感受到独身女性对于陌生男性的深深恐惧

  • 焦雅爱 5小时前 :

    虽然是恐男片,但女主角人设如此单薄工具人……

  • 浩骏 9小时前 :

    最后二十分钟确实有些恶心,不过好在各种洞的延展性都不错,都能用来生孩子(⋟﹏⋞)

  • 邗山雁 1小时前 :

    3.5,加兰在制造视觉奇观上还是有一套!本质上还是在探讨男女关系和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问题

  • 步绮波 0小时前 :

    如果把所有意指符号都很清晰地堆砌在观众脸上,那么这部片就既不算是诡异浪潮,也称不上心理恐怖,而是很无聊的形象政论吧。不过,如果能把这部片子介绍给大陆男宝看看也是不错的,起码能让他们理解一下女性对男性的恐惧从何而来,然而大陆女性要面临的问题可不是人家西方后现代社会那样简单。

  • 红丹红 7小时前 :

    看到拉斯冯提尔《反基督者》的影子。后半段垮了点,3.5

  • 福沛凝 7小时前 :

    看似流于形式的隐喻符号的堆砌,成功塑造了两性间的对立,以及源于对自身与他者身体本能的心理恐惧。隧道内空留女性自身快乐的余音,是女性对性的主导权的一次觉醒,开始主动逃离来自男性的攻击性插入。结尾蒲公英的播种后,生育的主导权也被彻底颠覆。阳具的阉割与权力关系的置换,是富有现代性气息的女性陈词,亦是新“异教”的有力描述。

  • 淦海之 3小时前 :

    过于龌龊,最后的结局我真的万万没想到,有些台词也是深入骨髓了,比如:“男的这样很正常。”“男人打完女人道歉,不就是希望被原谅吗?”“男的都有欲望。”…… 反反复复,累了。最后来的朋友是个孕妇,也算是一种隐喻吧,同类型的《逃出绝命镇》,拍摄手法有点相似,可以一起看。

  • 枫辰 4小时前 :

    繁殖和塑造“男性”的其实是男性自己古老而野蛮的观念而不是性器;我们被拒绝入内所造成的伤害标记了我们的无可辩驳的同一性。隐喻的清澈和工整与诗意十足统一了,这种统一成为第一目标而使叙事似乎只发生在十五分钟以内。

  • 诸葛妙晴 8小时前 :

    前半段很厌男,后30分钟是个啥??导演真的很喜欢他的“湮灭”风

  • 舒幻桃 9小时前 :

    认清本质后的恐惧化成蒲公英种子散播到你未来遇到的每一个男性身上并连环分娩复制出曾经爱过的那一个 这是前因也是后果/ 你想从我这里得到的爱是什么爱 不就是无条件的男性崇拜 最后出现的女主朋友已有身孕 分不清这代表希望的开始还是无奈又一轮回 / 多年后邪典经典著作必有它的身影

  • 橘萱 4小时前 :

    厌男症电影,从这个电影里我看到,女人看男人也是很主观和片面的

  • 栗丽姿 5小时前 :

    创意真不错,这个恐怖片并不“吓人”,但是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恐惧。罗里背诗时分分钟穿越到低俗怪谈hhh

  • 曾雅琴 9小时前 :

    节奏缓慢、诡谲、晦涩,无疑是本片最大的问题,但在加兰创造的美学体系中显得非常融洽,由浅至深的几重含义也在荒诞恐怖的故事中完成表达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